一  竹譜卷

李研山的畫基本上是沿着文人畫的道路而來的,而「畫竹」和文人畫很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李研山的書畫生活一開始就把「竹」作為一個很主要的內容。他的「竹」和他的「山水」同時為人所讚賞,甚至有時還會得到更高的評價。

元代之後,畫家們逐漸有了分工的傾向。在歷史上,並不是所有山水畫家都自然善於畫竹。在竹方面,另外出現了一批專家,諸如元代的李衍、柯九思、管仲姬、張遜、明代的夏昶、陳淳等,他們都開創了各自畫竹的風格。李研山深入研究和學習這些名家們的法度,將之綜合提高,成為了自己畫竹創作的基礎。因此,畫評家們常稱讚李研山「尤以畫竹,深得元人神韻」。

他的「竹」正如他的「山水」那樣,都是以多種多樣的手法去表現的。除了行筆流暢、神韻生動的各類墨竹、竹石之外,還有文靜雅淡的設色雙勾竹、朱竹等。

由於在「竹」方面李研山已有重大的成績和濃厚的興趣,他曾經有編繪一套「竹譜」的計劃,因此,在他逝世前一年,即一九六〇年庚子,他全部作品幾乎都是「竹」。在這裡,我們特別編選了一個「庚子竹譜」,以紀念他在這方面曾經作過的努力。

這裡所選編的「竹」全部都是「研山五十後所作」以及「六十之後作」。按照他的習慣,他對「畫竹」和「寫山水」有點不一樣,「寫山水」是持續性的,「畫竹」則是間歇性的。靈感和興趣一到,他會在同一時期中畫出很多竹,接着常常會相隔很久之後,有了新的體會才再行揮筆成竹。

他作「竹」,正如歷代的文人畫家那樣,是一種思想感情的強烈的發舒。畫面上不獨是表達出竹的形神風貌,更重要的還是凝聚看一種藝術家的無可抑制的「激情」。在《凌雲鳴玉圖》當中他本人就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