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青少年時期的求學生活

潘龢畫室傳弟子 元培門下出英才

李研山,本名耀辰,字居端,號研山,又號硯山。在他的書畫上,所用的書齋畫室名號計有:蘇井亭、鳳研樓、佇晴閣、石谿壺館、雙銕笛樓、九龍山居、上元山居、塵定軒、皇蟬室、居廣堂、瑤草草堂等。

研山父載枰公亦善丹青。此圖為他六十歲時所作的一幀自寫像。

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十月初七日, 即公元1898年11月20日,李研山出生於他的故鄉——廣東省新會縣荷塘鄉篁灣村。兄弟姊妹共十人,他排行第二,所以相熟的書畫朋友在致送他的書畫上有稱之為研山二兄的款語。祖父士龍公,薄有功名;父親載枰公,也是讀書人,又頗愛書畫。李家算得上是一個書香世代之家。他的童年是在故鄉度過的,接受的是舊式私塾、啟蒙式和基礎的古典文學詩書教育。童年時已表露出對文學藝術的興趣和天才。據說他七歲便能吟哦,而且寫得一手好字,繼而對繪畫也發生了興趣,開始提起筆來描繪故鄉的井亭樹木,很早便在文學藝術上踏出了第一步。

此四圖均為李研山少年時所作的速寫。所描繪的是故鄉中一座名為「詠蕖館」的園林內景物。他童年時常在此園中讀書遊憩。
此二圖為李研山十七歲時為其父母所作的畫像。

到了少年時代,他離開了故鄉到省城——廣州——去接受中等教育,就讀於當時著名的廣府中學。廣府中學設有美術課,而當時的美術老師正是名畫家潘龢,即抱殘居士潘至中。李研山在繪畫功課上成績優異,在課餘時還正式到潘至中的畫室,成為其入室弟子,以便接受正式的更有系統的基礎繪畫訓練。

據潘至中的哲嗣潘業等人憶述:「那個時候對李研山的繪畫訓練主要是臨摹前人佳作和寫生。他是一個最用功的學生,記得他曾經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去細心臨摹關仝的一幅巨卷。不要忘記,那時的他還只是一個少年而已。」關於他這一段的繪畫學習生活,同輩的畫家顧澹明曾在一篇文章中憶述:「研山初師事嶺南老畫家潘至中君。至中授徒愈數百人,而有研山之天才者,及稱為畢生僅見,故至中賞許為必有出藍之成就。」

後來,潘至中(1873-1929)成為民國初年廣州的中國美術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領導者。李研山正式拜潘至中為師,除了當時得到繪畫的基礎訓練之外,日後還由潘師將他引導進入廣州畫家的圈子。這對於李研山終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畫家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廣府中學畢業後,他北上北京,就讀於北京大學法律系。其時正逢五四運動,他曾經向人憶述學生運動時遊行及自己參與其中的情况。

關於他北大時期的學習和生活情况,他的同學,詩人劉太希,曾經在報上寫道:「予負笈北都,與研山賃廡景山下。研山雖習法政,然嗜畫根於其天。零縑片紙,見即信手塗抹山水花卉,絕不經意,自然成章。時校中常有遊藝晚會,輒推研山作巨幅布景。研山時年未冠耳。」從這篇第一手的報導資料來看,說明了他雖然學的不是藝術,但是並未有間斷和放棄繪畫的學習。其次,他畫的並非完全是中國畫,因為中國畫是不適宜作為演劇佈景用的。

在好些介紹李研山書畫的文章中都有提及,他在北京求學這段期間,拜訪和結識了很多書畫家和收藏家,由此「遍覽歷代名家真跡」,並在心領神會之下化之為其藝術涵養的重要部份。

根據一個老畫家憶述,李研山當時感興趣的不獨是中國畫,甚至把更多時間放在西洋畫的學習和研究上,在素描、水彩畫和油畫上也下過不少功夫,尤其是在素描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曾經有一段時期,他對西歐的後印象主義 (Post-Impressionism) 的大師梵高 (Vincent Van Gogh) 和塞尚 (Paul Cezanne) 的畫很感興趣,作過許多這一類的西洋畫。

篆刻書法家馮康侯先生當時和李研山同在北京,對此說法補充謂:「其時研山和我都一起追隨徐悲鴻研習西洋畫,中國畫反而畫得很少。徐悲鴻那時很年青,和我們差不了太多,但總算是我們的導師了。」當時,正是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倡美育代宗教的時候,西歐美術大量地被介紹到中國來,作為北大學生而愛好美術的李研山,豈有不受到積極影响之理!

年長的一些朋友,很多人都看過李研山的人像素描。據說他後來當法官時,經常都拿起筆來對原告、被告作速寫。大家都說,他的素描基礎是在北京讀書時訓練而來的。此外,假如細心地分析一下李研山所創作的某些中國畫,似乎偶而可以看到受梵高和塞尚影响的痕跡。在整理逝世後的李研山藏書當中,發現他唯一藏有的外國畫家的畫集,正是梵高和塞尚的畫集以及日本的一些浮世繪。

李研山在北京居留的日子大概只有六、七年,可是從此他常懷念這段日子。這個古老的文化城對他的薰陶、對他以後成為一個畫家的確很有影响。當他大學畢業之時,與專業畫家之路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擺在面前的並不是一個當藝術家的前途,因為那時他還只算是一個文學藝術的愛好者而已。

離開了北京南歸之後,李研山正式結束了他求學時代的生活。雖然,他讀的並不是美術,但是對於李研山和李研山的作品的瞭解,必須要和這段留京的日子聯系起來,因為他是在下述的另一種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中國書畫家。

一、他不屬於晚清一輩純然在舊式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中國畫家,所以在思想上並沒有受到舊時代的局限。對待傳統藝術的學習和繼承的觀點和態度,與純粹從古書古畫鑽出來的舊式中國畫家,顯然有一些原則性的區別。

二、他幼年和少年時受過良好的中國書畫、古典文學的基礎訓練。新文化運動蓬勃地展開時他身在北京,對其思想肯定有不少影响。他受過系統的和完整的近代高等文化教育,在思想認識上,除了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外,他對整個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基本學問和知識。他之所以終於成為一個專業中國畫畫家,其中還經歷了一段轉變的過程。他決心將自己一生貢獻給藝術工作之前,是首先確立了一個相當明確的目的和希望達到的理想的。

這是值得注意的兩個起點,他以後的好些藝術上的發展都與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