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法官、校長及其早期的藝術活動

舊館梅花繞書屋 蘇井桃李滿畫廊

任廣州市美校長時 (1932-1936) 的李研山

二十年代的初期,廣州的美術家開始有了一些可喜的活動。以潘至中為首的中國畫畫家們於一九二三年組織了「癸亥合作畫社」,成員包括著名的廣東畫家趙浩公、黃君璧、姚粟若、張谷雛、盧振寰、羅艮齋、黃般若、盧子樞等共十四人。這個畫人的組織有很多積極的活動:出版畫册、舉行展覽會、設立畫室、集會切磋等等。因為有了成績,便在這個基礎上擴大了組織,改組為「國畫研究會」,吸引了更多畫家加入這個學術性的集會和組織,由此一股發揚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氣沖破了廣州畫壇過去長期的沉寂局面。另外,還有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等革新派的畫家組織了「嶺南畫院」,另樹一幟。西洋畫家們如馮鋼百等也組織了一個「赤社」。於是,廣州的藝術空氣突然濃厚起來,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百花齊放的現象。

就在這個時候,李研山從北京回到了廣州。嚴格地說,那時候他還不算是一個畫家,甚至連業餘畫家也不是。起先,他跟隨了一個長輩的親戚,到廣東開平縣去,在縣政府當一名教育科長;隨後很快就覺得這件差事不是味兒,便回到廣州去,「泡」在譚家祠的一個閣樓上,「悅雅人之詩話,樂書畫以消憂。」他此時人既在廣州,又是潘至中的弟子,自然就參加了國畫研究會。

社會上好些人對繪畫和藝術都抱有這種態度:「藝術當不得飯吃,吃飽了飯才好去搞藝術。」在現實的環境下,真正的立定「將一生獻給藝術事業」的決心不是隨便而下的。說老實話,一直以來,古今中外靠繪畫吃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曲高」更是「和寡」,梅道人吳鎮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那時候李研山因為自己是「法科」出身,難免有要當「官」的壓力。可是,他到底不是那種善於鑽營的人,碰來碰去,實在無法弄出一個名堂來。

他加入了國畫研究會之後,積極地推動各種活動,使國畫研究會的會員人數急增至約一百三十人,這說明了他在團結和組織畫家的工作上頗具才能。國畫研究會發展成為非常健全的組織,每週定期展出會員作品,出版會刊,定期舉行經驗交流的集會等等。李研山通過積極地參加和負責會務的活動,客觀和主觀的條件使他逐漸邁向成為正式畫家之路。基於他已有的鞏固基礎,再經過三、四年的勤學苦練,其詩、書、畫作愈發出類拔萃,開始被人認為是很有前途的畫家了。由於聲名大振而見知於當時喜愛書畫的政要陳協之,繼而結識了林直勉、胡毅生等要人。

他加入陳協之等要人的俱樂部「顒園」之後,便和當時的權貴和詩人墨客們經常共聚一堂、吟詠飲宴、品評書畫。他曾經作過一卷《顒園雅集圖》長卷,深為主客們的賞識。通過這一系列原以文藝為主的社交活動,他反而獲得了仕途進身之階,在政要們的賞識和提拔之下,加上已有的學歷,得到了做官的機會。在汕頭法院、廣州法院中,從書記官、推事逐步升遷至庭長。當起了法官之後,總算不負大學期間學法律之所望。據說他為官時正直清廉,唯一值得一述並為人樂道的事跡,就是上文提過的:經常在審案時提筆對形形式式的當事人作速寫,和不停地揮筆練習書法。這說明了他對書畫非常認真,而做官的態度卻略欠嚴肅。正是「身在法庭心在書畫」。他負責的是民庭,天天對着財產、離婚、爭執之類的案子,委實不是他深感興趣的事情。以他的性格而論,他委實也不是做官的材料。他在書畫上成就愈大,思想上就愈和做官有距離,既不打算從中發財,也沒有平步青雲的大志,心中便漸生「辭官」之念。未幾就發生了一件軼事:他對一宗大案的裁決與當時法院的高層意見有矛盾,他不肯執行與他的信念相違背的裁決,便憤然作出了辭官的決定。

一九三二年八月,李研山被任命為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簡稱「市美」)第四任校長。這個工作職位成為了他一生的轉折點,並因此而完全鞏固了他將一生獻身於藝術的思想和志願。市美是近代南中國的第一所公立美術學院,創立於一九二二年,他接任時已有十年歷史。校址位於觀音山下的玄妙觀故址,觀之西院有井,相傳為蘇東坡所汲,故有蘇井之稱。市美校址一般稱為蘇井,研山語中所謂「蘇井論學」即指擔任市美校長的一段時期。

這位年僅三十四歲的年青校長對市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締造了市美的黃金時代。他通過這間學校,號召了「國畫研究會」優秀的中國畫畫家和「赤社」的西洋畫畫家們到校裡任教。著名的廣東國畫家和西洋畫家們如趙浩公、黃君璧、盧子樞、李鳳公、盧振寰、張谷雛、鄧芬、羅艮齋、關良、譚華牧、馮鋼百、吳子復等人都先後在校中擔任教職。李研山在校址的擴充、教具的購置、教材的編審等等方面都使市美面目一新、生氣勃勃。他的教育方針是盡量要求嚴格的基礎訓練,有了認真鞏固的技法和理論修養之後,才要求自由發展去獨創風格。因為他本人對國畫和西洋畫都有一定的基礎和認識,每個畫系都得到無所偏重的平衡發展。

無可否認,他推行的是純藝術觀點的繪畫教育。他不反對這種或那種畫派,以至任何表現方式,也不加干涉師生們的思想傾向。也許,這是效法蔡元培的作風。他和學生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直至二三十年後,和很多學生還保持着師生的情誼。

他的校長職位一直當到抗日戰爭前一年。他不當市美校長之後,曾經抽空作過一次全國性的旅行。主要目的是實地體驗古代名作與勝景的關係,如董源筆下的江南景色、黃公望所描繪的富春山、王蒙所表現的黃鶴山、宋代諸名家所反映的長江萬里圖景像等等。同時也趁此機會拜訪和結識北方和江浙的著名畫家們,例如余紹宋、黃賓虹等人。那個時候,他作為一個畫家的聲名已經遍及全國以至海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