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山在书画上成名很早,大概三十岁前后已经名重一时了,其时他的作品已经为藏家们所珍藏。可是,因战乱关系,「国画研究会」以及「苏井论艺」时期的作品他自己已无保存。较有代表性之作,一时也难于再觅得了。
他所保存的自己的作品当中最早期的是一九三九年作于香港的《深杏楼深灯夜读图》。另一卷同期作品《曲江池馆图》则为李乔峰先生所藏*。这两卷作品风格相同,这是他前期的灵秀清逸、细笔衡山作风的延续。从这两个卷中,大致上可看到他前期作品的面貌。
辛巳(一九四一)年后,他的风格开始转变,由绚烂而转趋于平淡。在此之前,他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在隐秀园埋头读书作画,饱览隐秀园所藏的名家真迹、书卷图籍。生活道路的波折,也引起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对绘画的概念,必然由此而悟出一个新的方向和意境。辛巳年所作的《烟雨云山》、《遥山寄意》及《重九诗意图》是他长期挂在卧室、日夕与之相伴之物,对这几幅画似乎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澳门时期所作的画,《石溪壶馆试茶图》就是代表作。这幅画不独代表了他当时的风格,并且是说明了他著名的「石溪壶馆」命名的由来。
《青山无恙图》长卷是抗战胜利后还乡期间的作品。显然,他是通过这个图卷来发舒出自己对战争胜利那种愉悦和兴奋的心情。在性质上,这个图卷有类宋元画家们的《长江万里图》、《富春山居图》等,有歌颂和描绘祖国伟大的山河之意。卷中,胡毅生和陈协之等人的卷题及跋对画的内容和风格已有所评述。在这里补充一点说明的就是,作此卷之前,李研山是从粤西茂名取道陆路步行回乡的,几乎跨越了大半个广东,行装甫卸便执笔作此画了,南国风貌必然会在思想上留下强烈的印象。此画虽取法元画之雄奇、子久之笔意,但所画的似非元画中常见的华东山水,而是李研山在归途上所见的岭南景色。
丁亥(一九四七)年所作之《秀岭云横图》,是战后广州时期画风的代表。此时他的画已经完全踏入元画的风格,继而追溯董巨了。在思想感情上,他觉得他必须以雄奇野逸之笔,方足以描绘和反映伟大壮丽的祖国河山。他的画意由类近明清而转变为神会宋元,除了说明他的艺术造诣提高之外,时代和环境的变迁而引起个人思想感情的变化,对于创作路向的改变,实在也有其一定的关系。艺术家目睹一场民族战争的胜利,鼓舞之馀,自然会在笔下作出他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