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山的画基本上是沿着文人画的道路而来的,而「画竹」和文人画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李研山的书画生活一开始就把「竹」作为一个很主要的内容。他的「竹」和他的「山水」同时为人所赞赏,甚至有时还会得到更高的评价。
元代之后,画家们逐渐有了分工的倾向。在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山水画家都自然善于画竹。在竹方面,另外出现了一批专家,诸如元代的李衍、柯九思、管仲姬、张逊、明代的夏昶、陈淳等,他们都开创了各自画竹的风格。李研山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些名家们的法度,将之综合提高,成为了自己画竹创作的基础。因此,画评家们常称赞李研山「尤以画竹,深得元人神韵」。
他的「竹」正如他的「山水」那样,都是以多种多样的手法去表现的。除了行笔流畅、神韵生动的各类墨竹、竹石之外,还有文静雅淡的设色双勾竹、朱竹等。
由于在「竹」方面李研山已有重大的成绩和浓厚的兴趣,他曾经有编绘一套「竹谱」的计划,因此,在他逝世前一年,即一九六〇年庚子,他全部作品几乎都是「竹」。在这里,我们特别编选了一个「庚子竹谱」,以纪念他在这方面曾经作过的努力。
这里所选编的「竹」全部都是「研山五十后所作」以及「六十之后作」。按照他的习惯,他对「画竹」和「写山水」有点不一样,「写山水」是持续性的,「画竹」则是间歇性的。灵感和兴趣一到,他会在同一时期中画出很多竹,接着常常会相隔很久之后,有了新的体会才再行挥笔成竹。
他作「竹」,正如历代的文人画家那样,是一种思想感情的强烈的发舒。画面上不独是表达出竹的形神风貌,更重要的还是凝聚看一种艺术家的无可抑制的「激情」。在《凌云鸣玉图》当中他本人就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