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僧彌:山水圖卷

水墨設色絹本手卷21.6×250
明代·十七世紀
瓜疇老人山水
墻東
霞表澄觀
墻東徐樹丕書
徐樹丕 字武子
金匱錢梅谿詠所得「漢熹平石經」殘字即徐武子所摹也。壬子七月望 方綱記
無款
方夏題識(1652年冬):
門開恰受邨邊樹,決牖全收湖上山。 豈少亭臺占勝地,主人能得幾人閒。 畫中山水夢中身,忽忽泉臺又十春。 況是毛公壇畔客,今秋亦復作陳人。
瓜疇此卷盖為中行施君作也。瓜疇化去已十年,今中行亦復厭世。茲卷送歸之令儀兄。寒窗展玩,率書二絕,以志情感。
壬辰嘉平月下浣 知齋 方夏 方夏 字南明
中行,名大政,一字不大,文行高潔,吳之西洞庭人。 知齋
楊補題識(1653年農曆四月):
予與僧彌未束髮時,同學制舉,僧彌即喜弄筆墨為畫,工楷書。既壯,屢試弗售,遂寄情吟詠,專精書畫,成名家矣。予為點染,亦當年熏習耳。僧彌僅長余二齡,屈指亡琴已十有一載。此卷為施中行作。中行吾中年友也,抱負敦義,善詩文,昨年亦復逝去。展卷低回,不勝存亡之感。予既衰且病,世事轉非,良友已矣,吾誰與歸。筆墨小道亦罕嗣美,況風流儒雅如二子者哉! 令儀為孟式長君,世德濟美,此卷得其所歸,又一可喜事也,因題數語識之。
癸巳四月十六日 古農 楊補 楊補之印 古農
王咸題識(1653年農曆五月):
僧彌吾友也。昔同里而稱同志者數子,醒公最長,余次之,僧彌方弱冠。輒寄情高遠,尋吟潑墨,卒出人一頭地。後縱游兩都,領略江山之勝,卓然名家。曾幾何時,醒公、僧彌先後相逝,余猶視息於此。覽其遺墨,人琹增慟。欲起斯人於九原,超然玄對安可得耶?然其殘山賸水,流傳人間,爭相購襲,其不朽者有在。況此卷縱不歸諸良友中行之子若孫,而得瓜葛之賢者令儀寶藏之,僧彌有知,地下當亦眉舞。
癸巳五月晦日 介庵 王咸 王咸之印 與公
金俊明題識(1652年秋):
倦世情之易撓,乃杖策而尋山。既沿幽以達峻,實窮阻而備艱。渺游心其未已,方際夕乎雲根。欣夫得志者忘形,遺形者神存。於是散髮解帶,盤旋巖上。心容曠朗,氣宇調暢。玄雖遠其必存,累無大而不忘。害馬之弊既去,解牛之刀乃呈。物我之情雖均,因以濟吾之所尚也。若夫飛聲西嶽,邀利東陵,楚湘之潔,吳江之矜。輕死重氣,名貴於身。迷真晦道,餘所弗丞。襲衣縫掖,端委章甫。徘徊廊廟,趨翔庭宇。傳氏百王,流芳世緒。負德叨榮,吾未敢許。爾乃荊門晝掩,蓬戶夜開,室迷夏草,徑惑春苔。庭虛月暎,琴響風哀。夕鳥依簷,暮獸爭來。時復歷近壟,尋遠巒,坐磐石,望平原。日負嶂以共隱,月披雲而出山。風下㮤而含曲,泉瀠石而生文。草藿藿以拂露,鹿飆飆而來群。捫虛蘿以入谷,傍洪潭而比清。照石壁以端色,攀桂枝而齊貞。亟扈蘭而佩蕙,及春鴃之未鳴。且含懷以屏氣,待惠風而舒情。乃乘興而遂往,遵巖路以遠游。佇天維而摽思,潎怳忽而莫求。眺回江之淼漫,眩疊嶂之相稠。日斜雲而色黛,風過水而安流。觸嶔巖而起巘,值闊達而成洲。石孤聳而獨絕,岸懸天而似浮。緣磴道其過半,魂渺渺而無憂。悟伯昏之倜宕,躡千仞而神休。遂乃淩巖峭,至㮤門,背通林,面長源。右聯山而無際,左憑海而齊天。竹泫泫以垂露,柳依依而迎蟬。鷗雙雙以赴水,鷺軒軒而歸田。赴水兮氾濫,歸田兮翱翔。此漭濫之足樂,意斯齡之不長。悼菌蟪之危促,羨靈椿兮未央。雖鵬鷃之異類,託逍遙乎一方。願敷衽以遠訴,思扣朝而陳辭。至赤城兮一憩,遇王子而宿之。仰彭狷兮弗遠,必長年兮可期。及榆光之未暮,將尋山而𣶶芝。去𣶶芝兮入深磵,深磵幽兮路窈窕。窈窕路兮終無曙,深磵深兮未曾曉。高㮤上兮亟停雲,低蘿下兮屢迷鳥。鳥迷蘿兮繽繽,雲停㮤兮紛紛。停雲游兮安泊,離鳥棲兮索羣。嗟羣泊其無所,思參差而誰聞。問漁人以前路,指示余以蓬萊。曰:果尔以尋山之志,館爾以招僊之臺。謂萬感其已會,亦千念而必諧。竟莫知其所躋,長超忽乎塵埃。

右陶貞白《尋山誌》也。先生高蹈塵表,永懷僊列,鸞情鳳想,炳在懷辭。傳世浸邈,惜多闕文,然其蕭曠拔俗,故堪靈對矣。秋堂雨隙,令儀世兄持示瓜疇遺墨,愛其締構奇迴,絕非凡境,有類隱居之命苩者。乃取前作芟接書之,俾披涉者並若身入其中,聊志響往之想云爾。
壬辰中秋望後四日 耿菴 金俊明 金俊明    
翁方綱書(1784年):
邵僧彌墓誌銘 太倉吳偉業
烏虖!此吾故友長洲邵山人僧彌之墓。僧彌之卒以某年月,其葬也以某年月。即其年以狀來乞銘,則其長子豫也。余諾其請,且十年遭亂,奔竄失其所為狀。聞僧彌亡後,家益貧,流離轉徙,訪求之弗得。有僧道開者,從僧彌受書畫者也。今年春遇於嘉禾,問之,曰:「豫客授步歸,渡所過河遇風,船覆溺死矣。僧彌有幼子曰觀,一足不良於行,今出家於元墓。」余聞之哭失聲,無何道開亦死。余以仲冬鍵戶讀書,有跛僧者蹙躄而來,曰:「吾邵山人僧彌之幼子觀也。」視其皃,良是坐與語,口嚅淚噎不能詳,十猶得二三云。
君諱彌,僧彌其字,清羸頎秀,好學多才藝。於詩宗陶韋,於畫仿宋元,於草書出入大小米,而楷法追虞褚,稱絕工。平生揮灑小幀尺幅,人皆藏弆以為重,或購之累數十金。而君用以搜金石、訪雕彝及圖章翫好諸物,此外蕭然無辦。題所居曰頤堂,置一榻其中,以藥爐茗具自娛。性舒緩,有潔癖。拂巾屐,經營几研,皆人世所不急而君為之。煩數纖悉,僮僕患苦,妻子竊罵,終其身不為改。賓客到門,謦欬雅步,移時始出。與人飲不半升,頹然就睡,雖坐有重客弗顧。中年得下消疾,覽方書,多拘忌,和揉燥溼,飲啖多寡,不能適其中,以此益困。殆其迂僻如此。同里若文文肅、姚文毅雅所推許。居恒於人才消長之故,搤掔抵掌,忼慨極論。及與余遇,既憊且衰矣。嘗共登雞籠山,東望皖楚,憂生傷亂,泣下沾襟。余迺知君非迀僻者也。
烏虖!道開死,無有識君之遺事者矣。君之相知莫過於余,乃君既死且葬,遲之十年之久,其詩文書畫已零落殆盡,而孤雛赤腳槃跚藍縷。余傷心盡痛,追憶其生平之一二,以志之者。盖不忍負君,并不忍負君之子豫也。銘曰:
文字、禪書、畫史其死也不死,其有子也無子。烏虖!僧彌而止於此。
胡周鼒眉批:
此卷不著歲月,然以方、楊二跋考之,瓜疇之卒在明崇禎壬午(一六四二年)也。後廿年而作此志,則此是康熙初年作也。所云僧道開者有畫跋一條,今錄於此:「瓜疇居土,吳之陸墓人。世耕讀,父康衢先生業醫,有長者風。居士弱冠以肺疾棄舉子業,然其天資敏妙,法書□□不煩師匠,右丞所謂夙世詞客、前身畫師也。戊寅己卯間,諸公結社法水(寺)白公房。現聞、駿公兩太史尤相推重,偕遊兩都,名遂大著,尺幅寸箋,得者珍重。後居頤堂,購古今法書名畫鼎彝珍玩,羅具一室。與海岳、子固二書畫舫並足千古。無何竟以疾終,令子長豫尋亦下世,幼子零替靡依。每與駿老言及,未嘗不憮然太息。辛卯浴佛後一日,『鳬溪自扃』書於中峯之一滴齋。」又一跋云:「向在梅邨學士齋頭,多見瓜疇筆墨,精爽如活,盖骨青髓綠人也。」甲午花朝,關中八水胡周鼒題。「鳬溪自扃」下有「道開」印,故錄於梅邨所作志之上方。
翁方綱題識(1784年):
梅邨《畫中九友歌》云:「風流已矣吾瓜疇,一生迂癖為人尤。僮僕竊罵妻孥愁,瘦如黃鶴閒如鷗。煙驅墨染何曾休?」自注僧彌也。按:僧彌長洲人,隱於瓜疇,自號瓜疇老人。張瑤星遺題《秋水圖》云:「蒹葭秋水一船移,自對空江玉笛吹,好景見前誰寫得,月痕猶識邵僧彌。」紀伯紫曰:「吾猶及見僧彌伸紙用筆,盖識墨如金者。」曹顧庵曰:「僧彌吳中高士,窮約而死已二十餘年,梅邨先生為志其墓云。」然梅邨此文不著卒葬年月,而曰「君既死且葬遲之十年之久」,追憶其生平志之。則是僧彌死十年而後克葬,葬又十年而後梅村志之也。此卷後跋者楊補(字無補又字曰補)、徐樹丕(字武子),皆吳人。楊少貧,工詩畫,為人孝謹,隱居鄧尉山,以操行高潔稱。嘗畫小幅,大不盈掌,自題云:「永嘉郭外山川,點點皆倪黃粉本也。」此幅金孝章亦嘗題之。徐工八分,朱竹垞稱其近駕文彭,遠師梁鵠者也。瓜疇此卷,畫境幽夐超逸,所不待言。而即以前人往復嗟賞,流連興感之意,亦豈應僅作筆墨觀乎?
乾隆戊戌(1778年)元夕為此卷賦詩,至甲辰元夕(1784年)始錄於後。
瓜疇遺迹今荊關,偶然墨落東吳間。 不寐道人為題字,瓜疇化去已十年。 纏綿往復諸老輩,方楊王徐孰比肩? 靈威石室秘不傳,諸老自與山水言。 爾日東吳感交舊,蕭寥空外來澄觀。 溟濛一氣結真想,九霞洞壑曾周旋。 曉升夕際境屢遷,良常新宮銘孰鎸? 山口忽放前溪船,指說往日來尋原。 白雲擘絮成綠煙,依然篆縷凝空軒。嗟爾! 華陽隱居千載意,吹笙鶴背非言詮。 秋堂雨隙亦何有,尚嫌竹籟松濤喧。 各有性情非得已,本自枯坐僧寮禪。
又後十載方得梅邨志,可憐瓜疇平生落落,亦復寫不全,不如仍寫貞白尋山篇。
北平翁方綱 書於小蓬萊閣 詩境 小蓬萊閣
翁方綱題識(1784年):
酒闌一覺頤堂夢,記是良常麓後山。 西洞庭陰有人住,神情略佀畫中閒。  *   *   *   * 侵肌海氣悟前身,流水桃花笑古春。 圓得吾齋藏帖夢,嵩陽居士爾何人? 右二詩用卷中舊跋詩韻。  *   *   *   * 端明玉局即瓜疇,如此寒餓夫何尤? 楳邨何事嗟窮愁,煙波浩蕩一白鷗。 且槃礴臝此逸休。  *   *   *   * 海岳居閒米老移,華陽洞想玉笙吹。 幾時來往金焦側,始識人間有邵彌。 右二詩方綱新跋內所引詩韻
甲辰夏五月廿二日,溽雨竟日,研翫是卷,遍和卷中諸詩韻,以志墨緣。 蘇齋主人覃溪方綱
翁方綱題識(1785年):
貞白尋山思不同,頤堂何以得環中? 似聞北固江天闊,胸有元章一畝宮。 吳門陸謹庭藏瓜疇所畫米老《海岳庵圖》,曾託其臨本,至今寤寐以之。 峯影迢迢落半江,溼雲橫處鳥來雙。 誰憑萬綠開溪閣,煙雨中間下竹椿。
乙巳秋七月望,陰霖兼旬矣,小窗窓展翫是卷,因題二詩。 方綱
翁方綱題識(1787年):
(抄錄之晉人《遊石門詩序》從略不錄)
超興非有本,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遊,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雲駕,望崖想層城。 馳步乘長巖,不覺質自輕。 矯首登靈闕,眇若淩太清。 端坐運虛輪,轉彼元中經。 神仙同物化,未若兩俱冥。
乾隆丁未秋遊廬山,篋中携瓜疇此卷,頗與晉人遊石門之文相似。是日因以此卷對鶴鳴峯展翫。迺書此序并詩於卷內,以記此勝緣,并和其詩,原韻錄於左方。
夜宿秀峯院,縷縷山雲生。 遠近泉脈迴,相喻山性情。 澄懷觀已久,半月南康城。 猶煩塵慮洗,浩浩形神輕。 無風松自響,孤磬定中清。 更上越巖頂,瘦笻慙未經。 倚賴憎彌力,真氣幹青冥。
八月二日,篝燈書於秀峯禪室聰明泉南小軒。 覃溪方綱
翁方綱題識(1790年):
庚戌冬十一月,見董香光小幀澄澹深潤,因賦一詩,題于楊龍友所作小幀上。以此卷並觀,覺香光卷尚不及此卷遠甚。
廿有七日午,窓晴㬉滌研書於珤蘇室。
翁方綱題識(1791年):
吳門陸氏所藏瓜疇畫米老《海岳庵圖》,於庚戌夏摹以見寄。適又得見孫䨮居所作《海岳庵卷》,因併屬友摹之。是時又得見米老與薛道祖相易之研山,並寫於卷,助此段韻勝也。
辛亥上春十有九日 蘇齋記 佩裳心賞
宋葆淳題識(1794年):
乾隆甲寅冬至後一日,觀於蘇齋。
倦陬宋葆淳   
張維屏題識(1807年):
嘉慶丁卯臘月望日 番禺張維屏觀 南山
翁方綱附記(1797年):
曲阜顏心齋所藏《瓜疇畫册》亦有金孝章題「霞表澄觀」四字,後題「丁酉花朝坐春草閑房」。客有持示瓜疇遺墨者,為偏題之。心齋屬予題句,因以此卷對看。丁酉是順治十四年(1657年),又在此後五年,盖孝章記憶此卷徐題四字,以書於彼册前也。然其册八幅皆孝章自題句,則又不若此卷書貞白《尋山志》之超然絕塵矣。以此對看,則此卷之勝,正恐東吳陸氏所見六景絹册者,亦無以易此耳。
丁巳端午前一日 方綱識
金孝章此迹在順治九年,年四十一也。